4月25日至26日,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年(第二届)山东省高校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山东省内30余所开设数字经济本科专业、数字经济专业硕士点的近百位高校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数字经济教育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论坛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常东风主持,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梁峰、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严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三希、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韩文龙等知名学者及行业专家出席。
一
论坛开幕式:聚焦数字经济教育战略定位
开幕式上,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林平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高校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构建“经济学+数字技术+产业实践”的复合型“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他强调,山东大学将依托“数字经济交叉学科群”建设,深化与各方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数字经济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新道科技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张春光在致辞中表示,企业深度参与教育体系建设是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关键。用友新道将通过“数智赋能”计划,为高校提供课程开发、实践平台、师资培训等全链条支持,助力山东省数字经济教育生态建设。
二
主旨报告:多维视角解析教育创新路径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配资平台炒股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孙淑琴副院长以“能力导向,多维协同”为主题,分享了该校数字经济方向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她提出,通过“跨学科课程+跨学科研究+跨学科教学”的三维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字经济创新研究能力和产业洞察力。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严兵围绕“数字经济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展开论述。他指出,南开大学通过“贯通式课程体系+跨学科导师组+国际化科研训练”模式,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全周期培养路径。其中,“数字经济前沿问题研究”课程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授课,强化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
2
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三希针对数字经济专硕学位论文和实践成果提出建议。他强调,申请学位实践成果作为《学位法》中规定的一种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要求,相比于学位论文,更加体现了对于实践要求的相应,面对这种变化,教育界应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特别是专业硕士导师要主动求变,强化自身的实践经验,也应该引入行业导师共同参与到专业学位硕士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崔宝敏从“数智融合”视角探讨专业建设策略。她提出,需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经济学基础+数字技术工具+产业应用场景”的课程体系。例如,该校依托“421行动计划”,新开设《智能生成基础表达》《经济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政府概论》等50门数智融合交叉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韩文龙以“新文科背景下的数字经济专业建设”为题,强调人文价值与技术创新的融合。他指出,数字经济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课程中融入数据安全、算法伦理等内容,避免技术滥用。
3
校企协同与产教融合
用友新道高级顾问郭明徽分享了“数智赋能,融合创新”的实践案例。他介绍,用友新道与高校合作开发了《数字经济综合》《碳资产管理与认知》等课程,将企业级数字技术工具(如BIP系统、区块链平台)引入课堂,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交流与展望:构建数字经济教育共同体
在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就数字经济本科专业或专业硕士点的办学情况、办学经验、特色和问题等方面展开了自由交流,来自天津财经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女子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等院校的代表作现场交流。
四
工作坊:数字化能力提升赋能教学实践
4月26日,论坛特别设置“数字化能力提升赋能工作坊”,聚焦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山东大学李建文老师以“数智人才培养驱动的《大数据分析及应用》课程设计”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项目制学习+企业数据案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山东大学孔建宁老师以经济类专业的《深度学习》课程建设为例,解析在AI时代,如何将硬核技术与经济学理论融合。山东农业大学马宁老师分享了《数字经济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建设经验,强调实验教学需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例如结合学校农学特色,将畜牧行业全产业链的数据和案例搬进课堂,模拟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决策场景。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韩振提出,应加强数据科学智慧课程建设,通过“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可视化”全流程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
用友新道教研团队详细介绍了《数字经济综合实验》《碳资产管理与认知实践》等课程的建设成果。其中,《数字经济综合实验》围绕“四化五业”的设计框架,融合经济学和新技术,的能力。课程内容以案例化、项目式展开教学,涵盖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的典型场景。《碳资产管理与认知实践》课程整合了碳排放核算、碳强化学生以数智融合视角洞察并解决经济问题交易机制等内容,并引入“沙盘”这一寓教于乐的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碳资产管理技能。
本次论坛为山东省高校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配资平台炒股,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跨学科融合,通过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各方将携手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高地,为山东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盈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